优化外语教材建设与使用,服务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专题论坛七】教材建设论坛:服务人才培养需求的外语教材建设与使用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9日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外语教材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外语课程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创新教材建设理念,优化教材使用实践,服务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值得外语界深入探讨。

 

  325日,专题论坛七“教材建设论坛:服务人才培养需求的外语教材建设与使用”举行。本论坛由大学外语教指委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刘芹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楼荷英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成坚教授和大学外语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雯教授主持。11位发言人与2000多名线上线下参会者分享了外语教材建设成果,外语教材编写的原则与特色,外语教材使用的实践与反思等,就外语教材建设与使用中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合影

 

刘芹教授                  楼荷英教授


李成坚教授                     赵雯教授


以口语产出为导向,推动综合素质与英语能力融合发展——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为例

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教授

  金利民教授从教材编写者视角出发,介绍了《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编写理念,分享了教材编写实践,并以第三册为例阐述教材如何以口语产出为导向,促进内容理解、语言学习、人生成长、文化传播能力等融合发展。

基于需求、能力导向、技术赋能——《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编写原则与特色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陈向京教授

  陈向京教授结合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学习者对英语听说学习的实际需求,分享了《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的修订背景,从科学性、思想性和灵活性三方面阐释了该教材的编写原则,及其提升育人成效、交际能力、传播能力和学习成效的教材特色。

新形态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与有效使用研究

大学外语教指委委员、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胡杰辉教授

  胡杰辉教授介绍了新形态大学英语教材的概念内涵,基于活动理论框架,结合《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案例,分析外语教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新形态教材促进资源和教学模式良性互动,助力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理工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教材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雪教授

  李雪教授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办学定位和特色,介绍了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并基于《学术英语(理工)》教材使用实践,从教材选择、课程建设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阐释了理工类高校如何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在专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艺体生英语听说类课程教学与设计——以《E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詹全旺教授

  詹全旺教授基于艺体生的英语现状与需求分析,阐述艺体生英语听说类课程设计,并结合《E英语视听说教程》的编写理念、教材特色与教学设计,阐释如何从艺体专业教学的真实需求出发,建设服务于艺体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资源。


基于翻转课堂和《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肖开容教授

  肖开容教授分享了西南大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翻转课堂,并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使用,积极探索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大学外语教材编写与使用: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相统一
浙江大学 方富民副教授

  方富民副教授从教材编写者与使用者的双重视角出发,解读《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的顶层设计、教材体系、教材特色和配套资源,并分享了浙江大学如何基于学情有效使用教材,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


基于
PBL的学术英语口语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韩金龙教授

  韩金龙教授分析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学术英语口语教程》教材,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从课程思政融入、学术英语口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衔接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等方面,介绍了PBL教学法在学术英语口语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外语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及反思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陈湘柳教授

  陈湘柳教授通过分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校情和学情,阐述了《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的新理念与本校的育人理念相契合,然后结合教学案例展示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和教学成效,最后总结教学反思,为更加有效地使用教材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启示。


依托优质教材
提升育人成效
——《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及课程建设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晓红教授

  李晓红教授介绍了华北理工大学以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育人目标,基于《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实践,分享了“互联网+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立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在线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精准定位、应用驱动
——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类专业视听说教材编写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绍兴文理学院 钟莉莉教授

  钟莉莉教授结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特点和培养目标,分析了《应用英语教程视听说》系列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内容,从应用性、系统性、多元性、思辨性四个方面分享了教材特色及其如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与会专家的发言角度多元、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院校特色,为外语教材建设与使用如何服务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带来了新的视野、新的实践和新的思考。外语教材建设与使用要反映时代特色,响应国家需求,有利于提升外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外研社将与各高校及广大高等外语教育工作者一同努力,开拓创新,守正出新,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外语教材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作出贡献。


回放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专题论坛七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