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有外语教材编写虽有理论指导,但缺乏对理论转化和教材编写过程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对“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新一代大学英语》编写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教材编写模式,阐述在教材编写不同阶段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本研究表明,双轮驱动模式能促进教材的持续更新与理论的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对外语教材编写实践与编写理论研究都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教材编写、教学理论、行动研究
1.引言
Tomlinson(2012,2013)认为,有理论依据的教材编写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更有助于教材作者编写出适合特定学习对象的有效教学材料。目前,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材编写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类:1)“习得理论驱动”,即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提出教材编写的总体原则(Tomlinson 2008;Ellis 2013);2)“教学理论驱动”,即将某一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具化到教材编写中,如任务型教学法(Van den Branden 2006)、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Kong 2015;Moore & Lorenzo 2015)等;3)“语料库驱动”,即基于语料库研究,提出语言学习材料的选择标准(McCarten&McCarthy 2010)。虽然按上述三类模式编写的教材多种多样,但对理论转化和教材编写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比较鲜见。如能对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编写过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POA)指导下的《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新一代》)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本套教材的编写过程理论化和系统化,旨在探索中国本土外语教材的编写模式,促进教材编写理论的发展。
《新一代》编写历经两年。在由文秋芳为首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提出POA理论构想之后,《新一代》编写团队逐步将这一教学理论具化到教材的结构设计、主题确定、课文选择和练习编写中。这一从理论构建到教材成型的过程历经多次循环往复和不断修改。与以往依据现有教学理论编写的教材不同,《新一代》的编写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鲜明特色。限于文字描述线性化的特点,笔者将首先阐释教材编写模式,再依据编写模式展现教材编写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教材编写模式并不是在教材编写之前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对教材编写实践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的。
2. 《新一代》编写模式
POA是《新一代》的编写依据,而其本身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因此教材编写中需要开展行动研究。教材行动研究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探索POA教学流程的各环节如何有效实施,这一点与POA教学实践研究(邱琳2017;孙曙光2017;张伶俐2017;张文娟2017)相同;二是探索如何将教学流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材料。
如上所说,《新一代》的编写既依据教学理论,又基于连续的行动研究。笔者将这一模式称为“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编写模式(以下简称双轮驱动模式)。如图1所示,位于两端的是教材编写的双驱动源:1)教学理论,这是教材编写的起点,为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2)行动研究,这是教材落实到课堂上的手段,为教材编写提供实践依据。虽然两轮驱动的时间有先后之分,但其作用无轻重之别。两个驱动源之间还有相互作用:教学理论指导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或修订完善教学理论。位于两轮之间的教材编写是中心任务,包括前期准备、单元设计、全书设计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教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的双轮驱动。

“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编写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第一,注重教材的内部系统性。教材从整体策划到具体编写都遵循教学理论,其内容选择、流程组织和评价方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以《新一代》为例,主题、选篇和产出任务相互配合,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紧密相连。这三个环节在实践层面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要在行动研究中探索,从而保证教材的严谨性和合理性。
第二,提升教材的外部有效性。教材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实际教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又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检验和完善方案。其编写、修改以及辅助材料的补充都基于教学实践,始终为满足教学需要和提升教学效果服务。按这一模式编写的教材更易于在教学中实施,也更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保证教材发展的持续性。双轮驱动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性为教材的持续优化提供了保障。在教材进入正式使用后,仍可以通过行动研究继续改进,并为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支撑。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教学理论将成为教材修订或拓展的依据,使教材能够适应新的教学变化。
下面将以《新一代》编写实践为例,详细说明双轮驱动模式的教材编写过程。
2. 《新一代》编写过程
《新一代》编写中双轮驱动的源头是POA理论体系。在将POA具化到教材中时,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同作用:教学理念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材编写的理论前提,而教学流程则是教材编写的具体抓手。《新一代》编写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结构设计、内容选择和练习编写,实现产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产出评价的教学流程,达到以用促学、以学助用的效果,从而最终使“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成为现实。在此过程中,行动研究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不断实践和检验教材设计能否真正实现教学流程,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图2展示了《新一代》编写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将按阶段分别说明。

3.1前期准备
3.1.1主要问题
POA所倡导的教学流程与传统的“课文中心”教学流程有很大不同:教师要先设计产出任务,再根据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需要,提供相关的输入材料。虽然看似只是产出任务和输入材料顺序的改变,但要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全面的考虑和细致的设计。在《新一代》编写之前,研究团队认为有必要先在课堂上进行一轮教学试验,一是看流程能否走通,二是看实施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一阶段依据的教学理论是文秋芳(2013)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教学试验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以产出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流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如何实现?
3.1.2教学试验
来自北京、天津和南京高校的5位英语教师参加了教学试验。在集体学习了教学理论之后,他们根据产出驱动的理念设计了4课时的课堂教学方案。所涉课型包括综合英语课、视听说课和学术英语课,所用材料皆为教师当时正在使用的教材和补充材料。设计的产出任务包括介绍如何做一道中国菜、对比中英两所大学的异同、撰写有关学术剽窃的小论文等。输入材料包括阅读和视频等形式。经过讨论修改,5位教师分别将方案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试验结束后,研究团队和教师一起对教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3.1.3改进方案
虽然5位教师根据POA的教学流程,按先产出任务、后输入任务的顺序完成了教学,也深切体会到这一方法给课堂和学生带来的变化,但由于是初次尝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1)产出任务的驱动不足,体现在产出任务不够真实,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产出任务的难度过大,体现在产出任务过于宽泛,教师无从指导,学生无从下手;3)输入材料多,与产出任务关联小,学生学过后仍难以完成产出任务。针对这三个主要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
首先,通过交际场景展现产出任务的交际价值。比如让学生用英语讲如何做菜,要考虑:为什么要用英语讲如何做菜?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做这个活动有意义?如果列举出这一活动的交际场景,学生就能体会到它的交际价值,如:与本校的外国留学生聚会,教他们做中国菜;宴请外国朋友时,外国朋友觉得某道菜好吃,给他们讲解是如何做的,等等。
其次,通过拆分任务降低产出任务的难度。比如让学生写一篇解决中国学生学术剽窃问题的小论文,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一任务拆分成三步:1)什么是剽窃;2)剽窃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避免剽窃。在每一步,教师都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读后练习和小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他们会更自信,写作质量也更有保证。
第一,通过精选输入材料提升输入效率。教学试验表明,输入与产出的关系越直接,产出就越容易。比如让学生为来华的美国学生提供一些周末活动的建议,教师用How to Enjoy a Weekend in New York City一文作为输入材料,对学生很有帮助;如果再将其中有关sightseeing、shopping、eating的部分提炼出来,分别讲解和练习,学生产出的准确性可能更高。
3.1.4阶段反思
这一阶段的教学试验表明,以产出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流程能够在课堂中实现,但要真正达到以用促学、以学助用的教学效果,需要细化每一环节的设计。其中驱动环节的设计尤为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仅设计出一个产出任务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起点是不够的。具有驱动力的产出任务需要做到:1)足够真实,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足够明确,能拆分成小任务,使输入促成有的放矢、分步完成;3)足够清晰,便于学生和教师评价交际目标是否达成。在教材编写中,能否设计出有效的产出任务,使其成为连接驱动、促成、评价的主线,使各环节互为支持、环环相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决定着具化的教学流程能否真正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假设。而这些都将体现在一个单元的结构设计中。
3.2单元设计
3.2.1主要问题
《新一代》的定位是面向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用于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分为两册,每册8个单元。其编写从一个单元的样课设计入手,因为体现POA理念的单元结构既是教材的最大特色,也是教材编写的难点所在。目前多数大学英语教材是将课文作为单元重心,按“课前热身—课文学习—课后练习”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新一代》则将产出任务作为单元重心,以具有交际价值的产出任务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文秋芳(2014)已基于教学试验的反馈将“输出驱动假设”拓展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样课编写提供了理论依据。本阶段的行动研究包括样课编写、样课试用和样课改进,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单元结构的设计实现“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
3.2.2样课编写与试用
《新一代》编写团队根据初步讨论的主题,选择了Philosophy and Thoughts这一单元撰写样课。单元的产出任务是围绕苏格拉底与孔子哲学思想的异同进行辩论,输入材料包括一篇关于苏格拉底的课文、一篇关于孔子的课文以及相关视频。单元结构依据POA的教学流程,设计了iPrepare、iExplore、iProduce三个板块,分别对应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先通过交际场景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发现自身的差距,再围绕产出任务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练习,最后完成产出任务。经过两轮修改后,参与撰写样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试用样课初稿(共4课时),并通过录像和教学日记等方式记录教学实况和试用反馈。编写团队对录像和反馈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样课的改进方案。

3.2.3改进方案
总体而言,样课中三个板块的设计能够大致体现POA的教学流程,但在课堂试用中,学生仍感到难度大,无法顺利完成产出任务。编写团队在研讨后,发现主要原因包括:1)产出任务的要求不明确,难以拆分成子任务;2)输入材料的信息不充分,不足以支持产出任务;3)课后练习的目的不清晰,学生不理解其与产出任务的关联。为解决上述问题,编写团队经多次讨论,对样课进行了很大调整。
首先,将产出任务由辩论改为口头报告,从生活经历、哲学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三方面对苏格拉底和孔子进行对比。这样一来,更便于对任务进行分解,每篇课文后都可以安排一个小产出任务;其次,重新挑选了两篇课文,并在内容练习和语言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语篇结构的练习,为完成产出任务提供更多支持;第三,将练习名称改为Identifying and synthesizing information、Building your language和Preparing for the structure,以体现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对产出任务的促成。通过调整,样课的驱动环节更加明确,促成环节更加充分,评价环节更易于操作,各部分与产出任务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在此基础上,编写团队进一步完善了单元结构(图3),并起草了“单元编写方案”,详细说明每一板块和每一种练习的编写目的及要求,以指导全书各单元的编写。
3.2.4阶段反思
这一阶段的样课试用表明,输入促成在教学流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即使有了具有交际价值、难度适中的产出任务,如果教师在输入环节又回到讲解课文的传统方法,或者不能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将所学用于产出任务,就会导致输入与产出脱节,不能达到以学助用的效果。在《新一代》单元结构的调整和改进中,更多是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提高输入促成的选择性、指向性和应用性。选择性是指从输入材料中重点提炼有助于完成产出任务的信息和语言表达;指向性是指输入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而且练习名称能明确体现出这一目的;应用性是指输入练习的形式不是为练而练,而是便于学生通过归纳和联想加深记忆,或通过合作和分享启发思路,以便能将学到的知识活用于产出任务。当然,不同产出任务对输入促成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对输入材料和输入练习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点在全书设计和编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3全书设计
3.3.1主要问题
在样课确定后,《新一代》编写团队开始了全书的设计与编写1。这一阶段又分为两步:首先是初步确定全书各单元的主题、选篇和产出任务;其次是进行各单元的编写,在编写过程中,还会根据需要对主题、选篇和产出任务进行调整。全书设计与编写既需要从宏观上考虑各单元在主题、选篇和产出任务上的平衡性,又需要从微观上把握各单元在内容选择和练习编写等方面的有效性。在这一阶段,文秋芳(2015)已构建了POA理论体系,为教材的宏观与微观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理论依据。本阶段的行动研究包括全书编写、全书试用和全书改进,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主题、内容和练习等方面优化教学流程各环节的设计?
3.3.2全书编写与试用
在POA指导下,《新一代》的主题、选篇和产出任务既要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又要服务于“学用一体”的需要,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全书主题涵盖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商业等不同领域,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构建了视角多元、内涵丰富的社会情境与思想世界,如:Social Media and Friendship揭示现代交友困惑,EQ and Charisma提升人际沟通技能,Science and Methods探讨科学知识与方法,History and Memory评述历史及启示等。不同主题的选篇充分考虑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力求在话题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中外文明沟通,在内容和语言上又能为单元产出任务提供足够的输入材料。同时,各单元的产出任务在设计时也融入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兼顾在话题、语体、形式等方面的均衡性。产出任务的例子包括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异同(口头报告)、探讨国际政治争端的起源(发表演讲)、阐述新技术对传统读写方式的影响(写专栏文章)等。
在完成所有单元的编写之后,编写团队邀请8位高校英语教师组成教学试验小组,先对理论进行熟悉和学习,再分别在课堂上试用一个单元,并根据教学效果提供反馈建议。之后编写团队与8位教师一起,对各单元在教学试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3.3.3改进方案
这一阶段的反馈和改进方案主要集中在教学流程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上。仍以Philosophy and Thoughts单元为例:
1) 产出驱动:交际场景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是与大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经历相关,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如这一单元的交际场景可改为在大学校园看到孔子像后与外国朋友的对话、在孔子学院参加讨论、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发表演讲等。
2) 输入促成:在输入材料方面,除了文字材料,可增加音视频等多种材料,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吸收输入的效率(文秋芳2014);在内容促成部分,可对课文中的信息做进一步归纳,如将苏格拉底的个人描述细分为Physical appearance和Personality等,更利于引导学生去整合信息,而不仅仅是查找信息;在语言促成部分,如果仅是接受性语言练习,距离在产出任务中运用还有较大差距,可增加一些更灵活的产出性语言练习(如总结或翻译),提高语言的使用频率。
3) 产出评价: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在教师用书中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备选的产出任务,使他们有机会拓展发挥。如可在本单元教师用书中增加一个难度稍高的产出任务:让学生从某一方面深入讨论苏格拉底或孔子的思想及其对当前世界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3.3.4阶段反思
8位教师的试用既对各单元教学流程的严谨性和合理性进行了检验,也为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如果说单元设计主要是确定标准化流程,全书设计则更多考虑的是多样化情境下的流程设计。各单元的主题、选篇和产出任务不同,其交际场景、输入练习、评价方式的设计也各有不同。虽然一些原则可以通用,但仍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各不相同,对产出任务和输入材料的选择以及在教学流程中的脚手架作用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全书试用对《新一代》编写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在教师用书和网络课程中提供更多样的产出任务和输入材料,从而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更多选择和参照。
2. 双轮驱动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从《新一代》的编写过程可以看出,POA是教材编写的源头,也是行动研究的依据。对单元结构、主题内容、活动与练习的修改完善,都是为了实现POA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理念。如果没有教学理论的指导:单元结构各板块的设置很可能流于形式,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难以达到“学用一体”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很容易回到自己熟悉的“课文中心”模式,而忽视“学习中心”的原则;教材在编写中往往会拘于教学流程的具体细节,而偏离“全人教育”的根本理念。因此,在“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编写模式中,理论决定着实践的方向。
同时,POA坚持“实践是检验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文秋芳2017)。在《新一代》编写的两年中,通过多次行动研究的检验,POA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教材中对教学流程的细化,特别是对促成环节的加强,使POA的实现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在教材编写和行动研究的基础上,POA理论体系的描述中增加了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的教学步骤与教学要求,这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的直观性与操作性。教材中的产出评价在大班教学中会遇到实施困难,因此POA又创设了“师生合作评价”的新评价方式(文秋芳2016)。可以说,在“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编写模式中,实践决定着理论的发展。
在《新一代》编写过程中,教学理论为行动研究提供了依据,行动研究为教学理论提供了落地的土壤,使理论得以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逐步发展为更完善的理论。而不断完善的理论又为教材的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双轮驱动,持续发展,这也正是POA教材编写模式的特色所在。
此外,笔者发现,由于参与《新一代》行动研究的教师都对POA进行了提前学习,双轮驱动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特别关注对于不熟悉POA的教师而言,教学流程是否足够清晰和易于操作。目前有关《新一代》使用效果的反馈还在收集中,待全面收集之后,将对教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将对双轮驱动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及这一模式能否应用于其他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注:本文选自《现代外语》2017年第3期359—368页。由于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及注释已省略。